重山人·重山事|没有等出来的精彩 只有干出来的辉煌 ——记鹏峰化工项目部机电主任崔立标
发布时间:2020-09-12 11:42:03
1988年2月崔立标在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化工专业毕业后,想着到南韩水泥厂应聘化验室工作。他说那时化验室各方面环境相对都好,咱又学的是这个专业,就想将来有份体面的好工作,让家人脸上也有光。怀揣着希望与梦想来到南韩水泥厂应聘,恰逢南韩水泥厂建设4.4万吨机械立窑生产线,正处于设备安装阶段,那时厂里的工人都没有接触过机械立窑,都不懂设备原理。厂里领导也是着急上火,在应聘时领导们得知我在上学时还有过2年的电工经历,问我愿不愿意干电工。崔立标回忆道:“那时我年纪小也是在心里犯“嘀咕”,专业不对口,又没足够经验,万一干不好怎么办?而且当时厂里有明文规定,只要应聘化验室和电工岗位都必须经过专业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我考不过怎么办?”这些顾虑导致我迟迟不敢做决定,当告诉领导们时,厂领导就找到我说“立标,你本身就有较好的文化功底,还有一定的电工经验再接触起这些新的设备知识会更加容易,会很快上手的,而且依你的学历和专业不用考试可以直接录取的”,就这样来到水泥厂从事电工行业一干就是32年。
崔立标进厂后,看到满眼的设备都“无从下手”,看着新建的机械化立窑与原来不一样了,再看看配套设备更是一无所知,很多设备有些同事都不知道叫啥,他当时就在想既然现在开始干这一行了,就得自己学,自己悟,不能让领导失望。他开始一边学一边摸索,对应图纸和实物,一点点了解设备原理,运行参数,所需要电压负荷等等。那时不像现在,有电脑、有手机,不懂得东西可以百度。那时唯一的参考工具就是参考有关书籍,但书上的信息也是有限的,偶尔遇上问题与现实还有差异,只能从书上查阅一些理论依据,然后反复推敲,通过理论逻辑模拟实际运行。崔立标说,当时最难办的是生料配料(秤)的计量(俗称:标定),4.4万吨新生产线有皮带秤和流量计两种计量秤。生料配料用皮带秤,窑上预湿成球是用冲板流量计。这在当时都是新型计量设备技术,大家既没听说过也没见过,设备到厂时,厂家又没有过来技术人员,打开设备包装箱就一张简单的说明书提示这种秤需要标定可以用砝码或实物两种方法,这种秤的原理是什么?怎么运行?怎么标定?一个个问题把大家弄的一头雾水,不知所措!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新生产线电气安装系统的首要任务。我白天在现场参加设备安装,晚上借书查资料、到图书馆看书,明白了水泥生产过程中,生料质量对熟料及水泥质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前期计量数据不准确,不仅影响机立窑煅烧热工、热耗还会影响水泥质量,会给公司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了解这些前因后果后,心理压力堪比“泰山压顶”!!况且我们对设备性能、结构还不熟悉,当时已经开始用电脑控制操作,界面的数据参数如何调整,那种担心和顾虑真是不言而喻,但开弓没有回头箭,事情、问题都摆在那,我们不能掉链子。开始反复进行实验,皮带秤是上下层,上层输送物料,下层是标定物料投放比例,虽然两层工作原理不同却有着密切的联系,上层的物料为下层投放,上层的转速、物料重量、物料下料是否均匀直接影响着标定数值。就这样大家在输送带投入物料,然后在计量秤出口收集起来,检查显示流量是否与投入标定物料相符,如误差较大,就要重复进行。这需要几个人配合,有时可能需要重复几十次才能将误差减小到最低,工作量很大,还需要秤重物料与砝码进行标定,一天下来大家也是累到虚脱,但大家都没有叫苦喊累,经过反复实验、计算得出投放到输送带的物料不得小于30公斤,当大家得出这个数据时感到非常骄傲,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更是一种技术上提升和突破,也可以说是一种学习精神,一种不服输斗志的体现。
听到这里,小编心生佩服与骄傲,他们就像创造新纪录一样,不光是完成一项挑战性的任务而且是创造了一套完整的标定工作流程,为后来者定下模板,让曾经的复杂难懂的标定工作转变成如今大家都能轻松上手的“小儿科”工作。
“崔大拿”在挑战和坚守中叫响
2011年9月,重山集团开始投资建设鲁蒙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由于原来老生产线陆续生产,两条线作战,各方面人员,尤其技术力量显得格外薄弱和紧张,集团公司陆续抽调总部技术骨干驰援鲁蒙。此时,崔立标由鲁中水泥调入鲁蒙,同时负责老线电气和设备维修以及新线电气设备安装督导工作。新建的旋窑生产线采用DCS集中控制,鲁蒙公司的员工绝大部分都没有接触过DCS,所有的“打谱”都靠崔立标拿主意,为了让大家能尽快了解工艺原理,崔立标鼓励大家从头学起,一边给大家普及理论知识,一边协助完成设备安装。因为DCS控制属于自动化控制范畴,系统统中有很多先进的控制参数及操作规程,崔立标当时就想,在鲁中水泥安装过这套系统基本都差不多,干起来会轻松上手,只要在调配人员上合理安排就可以。但是没想到设备厂家与我们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由于鲁蒙基建等现实情况掌握不够具体导致设备厂家图纸跟设计院图纸不符。当我们收到设备时,看到图纸是哪哪不对,和厂家沟通人家就推诿是公司提供的,与设计院对接,就说设备厂家擅自改动图纸,双方都在不停地推卸责任。集团总部与鲁蒙公司都是“急火攻心”,如果等设备厂家与设计院沟通好重新出图纸,那鲁蒙公司原定的投产计划就很可能“泡汤”了。不能这样等!为了能够按期投产,公司领导就与崔立标商定,由他牵头开始专心研究设备与图纸,对照进厂设备与设计院图纸一点点核对,把所有改动的地方都一一标注下来,然后研究它们的工作原理,研究明白之后,再根据我们的控制连锁要求进行修改。就这样崔立标白天在现场一线与大家沟通协调,讲清楚原理,靠在现场手把手的教大家如何看图,如何接线,每天穿梭在窑头、窑尾、中控室,有时刚到一个地方没说完,另一边又开始要求支援,到了晚上大家开个碰头会理理今天遇到的问题,把这些问题点理清楚了,崔立标再静下心来开始比对设计院图纸,重新修改完善,从不因为劳累而放弃,保证在第二天给同事们一个准确方案。他说那时不分昼夜的工作,不是我一个在孤军奋战,大家都会跟着靠在现场,包括在试车时遇到的各种各样“疑难杂症”。如当时旋窑主电机连锁,既要与入窑设备连锁,也要与工艺连锁,同时还要与电机自身运行参数连锁,需要协调各方面控制要求,有时弄得大家真是一头雾水,我就一边跑现场、一边跑中控室调整各种各样参数,那时侯也是穿鞋磨鞋最多的时候,一天下来上万步就和“玩”一样,好在大家不怕困难,勇于挑战,克服种种困难完成了设备安装与调试,顺利试车投产。为了不耽误设备安装和生产设备维护,崔立标在整个2012年全年只休过一次探亲假。那时探亲假延期是常事,所有人都是以大局为重,以工作为重。
说到这里,小编也不断回忆起崔立标在鲁蒙工作期间,像这样设备安装、技改与维修等的故事太多太多。像2013年6月份旋窑刚试车投产不久,一天夜间12点左右,突然下起瓢泼大雨,因雨水太大,排水不畅,雨水沿着电缆沟进入循环冷却水泵房,因泵房在地面以下3米深,很快雨水就将循环泵房水泵淹没,造成整个旋窑线停机。当时电气车间所有人员接到报告后,都冒雨赶往现场,与生产车间领导员工一起疏通水道,安装潜水泵排除泵房积水,更换被淹设备,直到第二天中午才将积水排净,处理好被淹设备,恢复设备正常运行,每个人是既饿又乏,但抢修工作时间紧,要求快,容不得大家去考虑这,考虑那,因为那是我们的责任。2013年9月份,水泥车间1号水泥磨1600千瓦主电机运行中定子线包因设备制造缺陷呲坏,当时又是水泥旺季,需要及时恢复生产。崔立标带领电气车间十几个人不分昼夜,进行一系列拆除,安装工作还要保证其他工序的正常生产。尽管当时鲁蒙天气已经很寒冷,但所有人员没有一个请假,都坚持靠在抢修现场,经过两天一夜连续抢修,终于恢复了磨机生产。2015年配合安装公司完成旋窑余热发电并网发电安装改造项目;2017年熟料车间入窑生料冲板流量计改造转子秤项目,石灰石破碎系统中控室改造升级项目;2018年窑头袋收尘技术改造项目;鲁蒙公司安保监控系统和车间监控系统升级改造项目;2019年水泥磨中控室技术改造项目。这一桩桩、一件件的攻坚克难,都少不了崔立标忙碌的身影,都闪现着崔立标和他的团队的智慧和付出,“崔大拿”的称号也在这一次次的挑战中越叫越响!
进入2019年,崔立标已在鲁蒙水泥工作了9年之久,与家人聚少离多,集团领导于2019年5月把他从鲁蒙份调回集团本部工作,让他与家人团聚,也弥补一些对家人、家庭的亏欠。然而在集团本部工作了4个月,崔立标得知集团公司又在鲁蒙投资建设鹏峰化工新项目,急需技术骨干人才。也是在那时,出于对崔立标专业能力和工作经验的认可集团领导又想到了崔立标,但也是非常担心,崔立标刚从鲁蒙调回没多久,又要得调他回去,他可能接受不了。然而当集团领导找到他时,他二话没说就同意了,出乎意料的痛快,他说:“已经在鲁蒙工作了9年,对当地环境已经基本适应,既然公司需要,再去干也行,没有合适不合适的,都是为了公司发展,公司培养了我这些年,也给我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公司只要需要,咱就哪里去。”他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心里不仅仅代表着他个人,更体现出那些一直扎根工作在鲁蒙的重山奋斗者的致良知,重山为有崔立标这样奋斗者感到骄傲,期待他们在为重山的发展中展现出更多更辉煌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