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zbzssn@aliyun.com

Company News新闻资讯

仁义乃立身之本,是做人的根本原则,仁义即有仁爱之心、宽厚之德、容人之量、正义之感。

学讲话 促发展|择善明德 笃行致远—“致良知”思想再学习、再实践——李学在鲁蒙公司、黄骅三阳思想交流会上的讲话摘要(三十二)

发布时间:2020-09-07 02:33:56

0
     2020年7月29日至8月4日,集团监事会主席、集团发展促进委员会主任李学一行5人先后来到鲁蒙公司、鹏峰化工、黄骅三阳公司进行“致良知”再学习、再实践的专题思想交流会。李学对2015年以来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总结,充分肯定了两年来在“致良知”思想的引领下,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择善明德、笃行致远”,重山文化的纲领性方针和实践路径

     今年5月7日,在集团首次干部集体学习中,我提出“致良知”学习实践的首要路径,就是要择其善而从之。7月11日,在集团召开的上半年工作交流会上,以“致良知”思想为基础,我提出了八个字:“择善明德、笃行致远”。择善就是要择其善而从之,要择其不善而改之。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是谦虚的一句话,意思是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长处,我们要学习每一个人的长处。即使这样我们都不一定能学得到,但是一定要看到别人的长处,看到别人的长处就去学。择其不善而改之,就是别人吃了亏,做错了事,我们要引以为戒,提醒我们不要再犯这个错,这就是择其不善而改之。

     “致良知”首要问题就是择善,上有天理心有良知,在工作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孝敬父母就是对得起天理。你不孝敬父母,在工作上不做好本份,就是有违天理。为什么说致良知是打开我们人生智慧的金钥匙呢?我们结合这些生活智慧,去考虑每一步的工作,各司其职,能力强的时候干啥,能力不强的时候干啥,大家就迷失不了方向。

     “致良知”学习要有一定的纲领性,有一定的主干,致良知学习的主干在哪里?纲领性的东西是哪里?致良知学习的智慧在哪里?高大上的东西不用看,我们要看好理解的东西,择善最起码的就是要头顶天理,心存良知。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事而为,分清是非善恶,择其善而从之。比如一起喝酒,明明人家身体有毛病但还是由着性子让他喝酒,不去规劝,这就恶;父母亲人劝你少喝酒是为你好,这就是善。知道这是对你好,你就要择其善而听。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好人为伍,就会择善而从之。择善是第一位的,知道是好的就选择,这是择善,知道是坏结果还选择,就是择恶而从之。

     我们举的旗帜是“为员工谋福祉,为社会做贡献”,这即是明德又是明明德,我说的明明德是举啥旗,走啥路,表明一个态度。你是想谋取一己私利?还是为集体为国家?还是为别人谋取利益?还是我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咱挣点钱花花,再分分?这也是举旗帜。举得旗帜不一样,走的路就不一样,最后结果肯定就是不一样。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大学》三纲,就是举啥旗走啥路。亲民是如何建立团队,止于至善是如何把事情达到目标,如何把企业做长久,最后笃行致远。明明德是举啥旗的问题,但是态度不明确,立场不坚定,不叫明德。简单一点理解,就像杨红耀同志说的:要做制度和秩序的维护者,不能做制度和秩序的破坏者、搅局者,不能违背良心与企业背道而驰,“良心不能让狗吃了”。要服从企业发展大局,维护、遵守共同制定的制度,不能做制度的破坏者,要做制度的维护者、拥护者,维护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这就是“致良知”。

     七年前,我们把企业愿景定为:“为员工谋福祉,为社会做贡献”,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把为员工谋福祉放在首位,把为社会做贡献放在第二位呢?第一问题是解决活路问题,要生存,要让大家吃上饭,能过上幸福日子,为员工谋福祉,这是第一位的。第二个问题是企业是大家的,通过大家拼搏奋斗,维护企业的长治久安,才能为社会做贡献。七年前的企业愿景也正是印证了我们“择善明德、笃行致远”的“致良知”思想。

     重山光电做新材料研究与生产,属于高新技术企业,风险很大,压力很大,但如果我们不搞创新,不搞新项目,企业如同等死。新项目都是国家层面的战略需求,是国家一些紧缺材料,都是国内没有的,受日、美等国控制的,不管最后是什么结果,我们都要有中国人的民族情怀,要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就是死也要死在战场上,这是英雄;守摊子最后死了,这是狗熊,死的窝囊。何况有我们大家的同心协力,我们不可能死,我们会有一个光明的前景。

     干每一件事都要思前想后,不能损伤主业,2004年,我曾经在大会上说过:给电厂投上一个亿不成功,即使关了,最后不会造成企业伤筋动骨,企业照样盈利、照样生存、照样干别的,不会影响我们根本。根本在哪里?就在于大家的这种士气,这种奋斗精神,所以对大家伙不能失信。三年前,我们做鹏峰化工的时候,如果没有巴林左旗政府的充分信任,把项目给了我们,我们是没办法做起来的,这就是信任的力量。不管做什么我们都扎扎实实做好它,不能愧对每个人,我们就是一家人,要有一家人的氛围,这会越做越长久,越做越有凝聚力。企业最根本的是人心,假如企业遇到困难,职工利益受到影响,即使三个月不开工资,我们照样会有员工继续坚守岗位,这就是我们的择善明德。所以当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员工也会为企业考虑,这是很了不起的凝聚力。

     知易行难,笃行重在知行合一。知有两方面,一是了解知道,二是良知,了解和良知必须相互对应起来,知善知恶也要和行动对应,抛弃恶念,这就是知行合一。存天理,去人欲,在任何时候都要考虑何为正确,即使做一辈子也不一定做到位。人生过程就是修行过程,工作过程就是修行过程,修行过程就是逐步觉悟、逐步改造、逐步提高的过程,有了这个过程就有了好的结果。笃行重在于知行合一,重在于实践,立说立行,光说不练没有实际行动肯定不行。

     致远,这是很多人经常思考的人生命题。这里的“远”代表着梦想与目标,折射着胸怀与境界,体现着人生的价值。理想信念和思想认识要有高度,视野就开阔,头脑就清醒,精神就振奋,就能致远;反之,方向易迷失,精神易萎靡,步伐易错乱,就难致远。我们坚持学与用、知与行,这是一个不断转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只有坚持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力戒空谈,不图虚名、务求实效,不断如此反复,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向目标迈进,厚积“致远”。

     打个比喻,当历史的车轮向前行进的时候,你在车轱辘下面别东西,故意使坏下绊,不光是你个人在世人面前抬不起头,就连你的子孙后代都看不起你,这是不考虑长久,不考虑后果。致远就是要考虑后果,企业的致远就是做百年企业,这是我们的目标,保持基业长青这是大家安身立命的根本。我们要共同探讨怎么致远,只有大家同修同道同实践,企业才能走的更远。

     今年我们搞“致良知”再实践再学习,越学越简化,越学越实际。我是喜欢简单的东西,行或者不行,干还是不干,越是学习,就要越简单越明了,那样方向更清楚,思路更清楚,目标更明确。“致良知”是人生智慧,“致良知”的学习会对我们的家庭、企业等各方面,包括教育后代都是有用的,都会受益终身。但是不要走入误区,我们不是搞学术研究,同时我们也不需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我们要的是统一思想,不能脱离主线。所以说做好本分,是每个人要严格做到的,超出本分,就是越界,就是干扰正常生产秩序。

     这次主要与大家交流“致良知”学习,如果我们插手生产经营,就是越级,生产经营的探讨是董事会干的事,发展促进委员会就是文化建设交流、专题调研,发现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所以说,做好本份,是每个人要严格做到的,超出本份就是越界,就是干扰正常生产经营。

     这次“致良知”思想交流会非常有意义,因为目前还有很多困惑,需要和大家一起交流寻找答案。什么是重山主人翁?就是建设重山、维护重山、发展重山,才是企业真正的主人。无论任何人即使是领导或股东,你要不做事,大家会看不起你;如果走歪门邪道,大家会鄙视你;你干对不起企业的事,大家不会尊重你。“惩恶扬善”,“惩恶”本身就是扬善,只有把坏人打下去,好的风气才能成长起来,任何事情,任何人,都有拿不定主意的时候,都有犹豫的时候,但是一旦认清了,认为自己考虑不对,幡然悔悟,能改正,及时调整方向,这就是智者。

     “致良知”学习,每个部门、每个岗位上,都有探讨的方面,但是这个纲是一定的,择善,就是选择不能错,方向不能错,就是在岗位上把本职工作干好,遵守操作规程,这是首要问题。

     当然,“致良知”作为重山文化之魂,我们在学习与实践的道路上做的还不够,我们需要持续探讨不懈努力。“致良知”思想是一门学问,是人生智慧,要让“致良知”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重山人在“致良知”思想学习与实践的道路上一个也不掉队,达到同频共振,共谋重山事业的发展,积极践行“为员工谋福祉,为社会做贡献”的企业愿景,让重山真正成为我们共同的幸福大家园。
 
友情链接: 中国水泥网 数字水泥网 灯塔-党建在线 中国建材网 淄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