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庸】心得分享(五)
发布时间:2020-08-08 01:47:12
集团副总经理:李哲
《大学·中庸》是中国文学的精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前只是了解《大学》《中庸》的一些皮毛,本次通过对此书的学习,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感悟。
《大学》是指引自己修身的过程,修身是做好一切事的基础。人的修养不止是内省,更是与外界互相联系,追求原理的过程,通过追求真理而提升自己的品行,完善自己的人格。做人要心正,保持内心的中正和天性中的良知,不被自己的私欲和外界环境所左右。公司一直学习阳明心学,这也是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之一“格物致知”,格物就是要格除自己的杂念不被欲望所惑而蒙蔽了自己内心的美好,提升自己的素养和修为。致知就是要获得知识与智慧就要接触事物、了解事物找出核心的问题,而追求它的道理,达到至善的境界。《大学》总结了如何实现一生中的远大抱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基础就是要做到修养自身的品行,只有先做好了自己,才能有能力管理好家庭,进而才能往更高处发展,实现自己的抱负,让更多的人通多自己而更加幸福。
《中庸》是儒家思想的最高境界,讲的是不偏不倚的行事准则,也是知与行的有效统一。孔子最早提出中庸,他认为:君子能够做到中庸,因为君子的言行时时刻刻都能把握住分寸尺度。小人违背中庸,因为小人言行毫无忌惮。违背知行合一的事情在我们现实工作生活非常常见,经常道理懂了,但执行的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困扰无法完成,我们要经常读书学习,提升自己的修为,才能让自己遇到事情时用更多的知行合一去解决问题。人的一生中有不顺的时候也有运气好的时候,有贫贱的时候也有富贵的时候,我们不要怨天尤人而是要改变自己的心态,修身就是要自我反省、自我纠正,我们改变不了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诚”是做人做事的准则,是人的道德品行核心,人与人交往,“诚”最重要,它对于为人处世有着积极作用,人首先要诚己,才能诚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时代的变化日新月异,外部的物欲越来越多,《大学·中庸》对于如何提升自己,如何在变化的外部环境中保持自己的初心有着重要的作用,自己应经常反复读阅,通过书中的道理警戒自己、提升自己并付出行动,让我们的生活与工作更加美好。